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

在中国近代史上,有一个人,他的祖父,叔父,儿子都做过省部级的干部,而他自己也和江青有着长达数年的夫妻关系,另外在建国之后,还深受毛主席的器重和信任,在他遇到困难时,也曾多次求助于毛主席。

那么这个人是谁呢,为什么多次求助于毛主席?而且究竟是所为何事呢?

世家少爷俞启威

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宗族的国家,古往今来有着许多的名门望族。在中国近代史上,有一个名声显赫的家族:浙江绍兴俞氏家族。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,俞氏家族受到影响,逐渐隐退。但是在江浙、京都一带还拥有众多房产,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。

俞启威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中,晚清名人俞明震是他的祖父,在清朝政府中身居高位;俞大纯是他的父亲,曾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。家族里人才辈出,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人才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

图丨俞启威

生于如此显赫的家庭中,俞启威自小衣食无忧,而俞家如此家境,自然非常重视后代子女的教育,为了让俞启威接受良好的私家启蒙教育,在他还是幼童的时候,他就被送到了南京接受私塾教育,而且这个私塾还是由自家祖父创办的。

在接受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蒙之后,家里又把他送进了金陵大学,接受现代新学。

1924年,俞启威随母亲来到天津,在南开中学就读,这座学校自近代以来就是非常著名的一所院校,时至今日,也是很多学子梦想中的学府。学校有着非常超前,进步的思想,俞启威在就读期间,就深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。

1931年,俞启威在青岛求学时期,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此时的他决定为中国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说起俞启威,就不得不提的他的第一任妻子,而这位女主人公就是年仅17岁的李云鹤也就是江青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1

俞启威和江青是在姐夫家认识的,一个世家公子哥,一个时代俏佳人,两人日久生情,不久之后两人便结婚。

但是这份感情还是没有经受住岁月的考验,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两人的婚姻便走到了尽头,于是和平分手,走向了不同的革命道路。

毛主席任命黄敬为天津市市长

在淮海战役即将全面胜利的前夕,毛主席任命黄克诚为天津市市委书记,同时任命黄敬为天津市市长,当时黄克诚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但是和他并列的这个黄敬是谁呢?为什么可以和他比肩?

说起这个名字大家都会感到陌生,其实这个人还有一个名字,就是俞启威。对,他也改了名字,至于为什么改名字,便是当时俞启威担任青岛市宣传部部长,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,被捕入狱,期间受到了严厉的拷打,身体和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2

后来被营救出狱去上海治病,并继续在上海地下党工作,在这时期,为了隐藏身份,所以才改名换姓。黄敬这个名字也一直伴随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在上世纪三十年代,日军侵占我国华北地区,甚至还说出华北自治的言论,任何一个爱国人士都是不能忍的,所以惹恼了当时很多的爱国人士,这其中就有黄敬。

当时为了抵制日军的狼子野心,国家决定发动学生队伍上街游行。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,黄敬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,他和同行的董毓华带领这些爱国学生,在大街上高呼爱国口号。

由于此运动发生于12月9日,所以此次运动被称为“一二九”运动。也是经过此次运动让黄敬有了接触毛主席的机会,毛主席对他也表现出十分赞赏。在后来的工作中,更加表现出了他的杰出的工作能力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3

抗日战争中,黄敬任北平市委书记,他组织了多次重要会议,他积极出言献策,引起了毛主席的再次注意,而且在黄敬任职晋察冀区委书记时,也带着农民大搞生产,建设边区。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这里对抗蝗灾的故事。

当时,晋察冀边区迎来了一场罕见的蝗灾,可是当时的技术和物资也十分有限,根本没有有效的办法对抗蝗灾,而庄稼却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东西,如果被蝗虫糟蹋了,老百姓的日子将雪上加霜,解决蝗灾迫在眉睫。

黄敬对此伤透了脑筋,经过冥思苦想,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。这个办法是什么呢?

说起来还有点匪夷所思,谁知道他居然走到田里,抓住蝗虫烧熟之后就放进嘴里,一口一口吃起来。先开始人们对蝗虫还是怀有恐惧的心态,看见黄敬这样做,老百姓也不怕了,大家竞走相告,越来越多的人到田里开始抓蝗虫吃,就这样,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蝗虫半个多月居然被吃掉了一大半,大家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保住了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4

图丨黄敬

黄敬有着超强的临场反应能力,还有如此突出 的执行能力,更重要的是,他还有一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的心。

于是在1948年12月,黄敬接受毛主席的任命,为天津市首任市长。与他一起接受任命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克诚。

埋头苦干黄市长

对于刚刚接任天津市市长的黄敬,他是十分忙碌的。天津在解放战争时期遭受巨大的重创,经济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在黄敬上任的第一天,他就开了一个上任会,首先他严肃地讲话,给所有人都制定了几条规矩,严格要求自己的干部,严禁一些娱乐活动和违禁活动,这些全部和老百姓息息相关,而且会上他用正宗的天津话和父老乡亲介绍,所以这让天津人民倍感亲切,并且当天他就解决全市的通讯问题,为后来一系列工作做好铺垫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5

图丨建国初期天津

然后他又结合实际情况,对天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,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他就恢复了天津 的经济秩序。但这一切都只是个开始,当时天津很多的道路也都遭受了破坏,因为破坏程度之深,路面崎岖不平,很容易积水,不巧那个时候正是夏季,积水时间长了之后下水道还会有阵阵恶臭,不仅 会招致蚊虫,还影响天津的市容市貌,必须马上解决这一问题。

有了这一任务目标,黄敬便开始着力于天津基础设施建设,他自己出钱召集了大批量工人,修补路面,加强城市排水能力,并要求赶在秋天到来之前完成这一任务。

黄敬是名门子弟,接受过很多新思想。他清楚地知道怎么管理建设城市,在他的努力下这座经历了战火的城市又重新焕发了生机。在黄敬的带领下,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向着好的方面发展。然而道阻且长,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
在落后的帐篷区,十几个工人挤一间房,居住条件差,生活十分不便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6

于是黄敬决定要为工人做点什么,他决定为工人修建宿舍,可是说和做还是有区别的,说白了,还是没钱!该修成什么样子,怎么节约成本?

而且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,国家财政紧张,思前想后,黄敬去找了毛主席帮忙。他先是向毛主席打了一份书面报告,阐述这里的情况,后来又坐飞机直接到北京面见主席。

等到了北京,刚进办公室还没有开口,毛主席就说“你这是找我要钱来了”

黄敬也直截了当的说:“现在工人住宿是个大问题,生活条件很差,所以我想建一个工人新村。”

毛主席反而笑了起来,他说:“中央财政虽然也十分紧张,但是你这是为人民做事,是造福人民的好事情,我当然会支持”。

果不其然,在黄敬到达天津之后,中央财政款就到了。于是,在黄敬和天津市民的努力之下,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,虽然只是简陋的平房,但对比之前的条件已经太好了,至少工人们不用挤在一起住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7

图丨天津工人新村

看着新房落成,黄敬也感慨万千,他承诺在之后有能力后,一定会在这里建立真正的工人新村。而他所建 的这批简易工房,也成为了天津三代工人四十多年的记忆。

天津市的人民公园是天津市民锻炼和休闲的好去处,它是天津市第一个动工建设的公园。这也是黄敬当政期间为改善天津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修建的。

人民公园之前是个地主荒废的私家花园,当时破坏程度比较大,不像现在有专业的施工团队,是黄敬带领大家一点点干出来的,他和普通工人一样,也在炎热的夏天亲自上阵。而黄敬当时患有糖尿病,身边的人知道后纷纷劝诫他,但是他不以为然,反而却说自己劳动很开心。

他的这一行为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,并亲自题上了“人民公园”四个大字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8

图丨天津人民公园

黄敬在职期间做的事情还有很多,1951年他申请举办了城乡物资交流会,会议得到了领导们批准,展会非常热闹。很多领导人也专程过来参观。

其中就有毛主席,他可是百忙之中抽时间来看展,其中有一件物品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–一种竹壳的热水壶。他拿起来看了又看。并说:“这种敦实,矮一点的水壶可以多生产一些,非常适合农民使用。”

接下来,黄敬就借此机会向大家宣传这种暖瓶,这可是得到毛主席认可的产品 ,所以这种热水瓶就一下风靡全国,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。因为此次展览会有不少产品打开了销路,带动市场发展经济,不少劳动者也从中获利。

毛主席也很满意黄敬的工作表现。天津人民也很满意这位市长。他得到了来自党和人民的双重肯定。

正是这样的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干部,所以人民也愿意支持他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9

图丨黄敬

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,我国经过研究决定抗美援朝,但是在建国初期,国家经济形势严峻,所以黄敬动员天津人民支援前线,或筹集款项,在他的努力下,天津有4万余人举行了抗美援朝大游行,工商界更是筹集了2000亿元,文艺界一些表演人员自发去前线演出,还有医疗人员也奔赴战场进行支援。

人民群众对国家全力支持。是对政府的肯定。也是对黄敬工作的充分肯定。

大概是天妒英才,因为之前革命受伤,辛苦工作给身体留下了隐患。在1958年,黄敬因病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,年仅46岁。

百年前,俞氏家族繁衍生息,人才辈出。这是俞氏家风最好的传承。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,本来这世上可以多一个世家少爷,但是黄敬却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道路,他参加革命,有头脑、见识、才能,更难得的是他还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。

绍兴俞家_绍兴俞氏家族简介插图10

图丨黄敬

在多年之后,他的儿子俞正声也从政了,他的祖父也是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。俞家几代人,都是个中翘楚,他们做事全部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,从来不走捷径,家风正,人丁旺,这样的家族注定会兴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