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暑假时间惩罚计划表(初中生寒假计划表及相应惩罚)

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初中暑假时间惩罚计划表有疑问。由部分网友整理出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,关于初中生寒假计划表及相应惩罚,本站也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
初中暑假时间惩罚计划表(初中生寒假计划表及相应惩罚)插图

暑假开始了,不少孩子可能还没有规划好自己两个月的假期。

对于家长来说,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。于是,网络上就出现了一对父子用一纸公约来约定暑假安排,在这份公约里面列举了孩子需要做到的一些事情,大部分任务都与家长的奖励挂钩。

笔者赞同家长帮助或者引导孩子来规划自己的暑期,但是对于做到了就奖励的措施不太认同。其实,假期本就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,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主、自愿安排、自主完成。如果家长对于每件事情都附加上奖励措施,那么本属于孩子自己主动做的事情,就可能会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获得奖励的被动行为。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自觉性,即使他按照要求去做了,过程中很有可能也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,因为他是冲着奖励而去完成的。

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、培养兴趣、放松心情、拓展视野的时间段。对于孩子来说,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,并非忙碌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,并非成天浸泡在应试作业和练习之中,而是热情拥抱大自然,积极体验大社会,快乐阅读经典名著。

但是暑假又不仅仅是完全放松、无所事事的一段长假

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卡尔·亚历山大对650名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跟踪发现,暑期长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,利用得好的孩子往往比只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孩子进步更快,因此暑期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“第三学期”。

暑假“疯玩”时代渐行渐远

暑假,是孩子期待已久,能自由轻松一回的盛夏时光。但在初二学生张星星(化名)眼里,暑假成了灰色空间,是她和妈妈爆发母女大战的密集时期。

张星星是江北区某中学学生,在学校休息室记者见到了她,但一提起暑假,她十分愤怒:“全部生活都被妈妈给绑架了”。

暑假到底成了什么?我们百度“暑假”会发现,如今有70%多的孩子被家长“强迫”或者“半强迫”地报上了各种培训班,原本属于自己的“疯玩”时代渐行渐远。

家里的网全断了

“别提暑假了,我妈早就悄悄给我买了数学、英语、语文的补习卡。”提到假期生活,张星星一脸恨得咬牙,心里有很多无名火,言谈中,看得出她不是乖乖服从型的女生。

暑假前夕,张星星就在家和她妈爆发了第一场母女大战。导火线是妈妈把家里网线全断了。那天,她回家想看电视,打开后才发现没频道,想拿出手机上网,连了好几次都连不上,当她正在家里进行信号大搜索时,妈妈在厨房探出头:“别找了,我已经把家里的网全断了。”

“为啥子要断呢?马上就放暑假了,我这个假期怎么过嘛!”“我当时很生气,回家就想放松,休息下,这样的机会都不留给我。”平常在校住读的星星就此妈妈大吵了一番。

张星星的爸爸是个生意人,不常回家。妈妈是位典型的家庭主妇,把所有心思全都花在女儿身上。“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暑假日子不好过。”张星星摇摇头道,假期就是地狱,肯定会煎熬。“妈妈太喜欢擅自主张,而且从来没商量。”

“她就是看不惯我耍”

“断网就算了,她又给我报了三个假期班。”张星星说,最让她崩溃的是,妈妈给她报的班分别在江北、沙坪坝、解放碑,数学、英语、语文样样不落。为此,她想要拼命抵抗。

上周,吃晚饭时,她妈妈把补习卡递给她。张星星顺手一推,直接把卡推在了地上:“你是不是看不管我耍,给我报这么多班?” 说完,妈妈啪的一声,把筷子摔在桌子上,数落着:“你想啷个耍?成绩都下降了,补习还不是为你好!”说着说着,张星星站起来,摔门进了卧室,并在自己反锁起来。接着,整个屋子充满了妈妈尖锐的声音,和一声比一声大的敲门声……

“她太恐怖了。”那次大闹之后,张星星开始和妈妈冷战,“我在家拒绝和她说话。”张星星看了一眼窗外,回过头继续说道,但这样并不能改变妈妈的想法,甚至把她看得更紧。“就好比有些补课已经开始,她必须每天送我去补习班,到点再接。”更让张星星意想不到的是,只要有空余时间,妈妈不管走哪都得带着她,每天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时间,她们都绑在一起。“我真的像犯人一样。甚至,有时她在一旁打牌,都叫我坐在旁边看书,我觉得她真的就是看不惯我暑假在耍!”

“随时都想控制我”

说起这些张星星显得疲惫。“有时候我觉得太压抑了,感觉她随时都想要控制我,有时我不得不悄悄地逃一节课。”逃去哪?张星星无奈地笑笑说,她会去网吧上网、和同学聊聊天、看看电视剧。而为躲开网吧不准未成年进入,她还偷办过假身份证。因为家这个“孤岛”真的让她快透不过起来。

当记者问起,如果哪天妈妈发现了她怎么办?张星星思考了一会说:“没想那么多,到时候再说吧,我感觉我的一生都在追逐妈妈想要追求的。你看,虽然我的书包很满,但是却装不下我的梦,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的梦是什么……”张星星打开自己书包,里面全是书和复习资料。

暑假公约 隐形的强制命令

张星星被“绑架”的暑假生活只是暑假中的一个缩影。在走访过程中,记者发现,对于孩子的暑期生活安排,有70%的家长采取了另一种措施:跟孩子签订“暑假公约”,将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,公约成为一种隐形的强制命令。

公约内容八成是学习

张老师是渝中区某小学班主任,前两天,她去朋友家串门。刚进门,就发觉朋友脸色不对。原来,她家女儿违反了“暑假公约”,正在训孩子。

这位朋友的女儿佳佳下学期就要升初中了,可数学成绩不太好。她想利用暑假给孩子补习下,就和女儿签订了一份“暑假公约”。张老师说,这份公约共有8条,写了满满一张A4纸并贴在冰箱的最显眼处。

早上7点起床,洗漱吃早饭。在8点开始阅读语文课文,8:30——10:00做语文试卷,试卷分必须达到95分。

公约也约定了家长也要在这个时段做的事。比如:做清洁,准备午饭材料。到了10点休息时间,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做些简单运动。10:45分又套开始做语文试卷,一直到吃午饭。这个公约以时间为主线,什么时间做什么,达到什么标准都非常细致,八成内容几乎都与学习有关。而张老师却有点难过:这哪里是在过暑假啊,分明是在过“苦”假!

接着,张老师向这位朋友询问说,“这份‘公约’是和佳佳商量后制定的吗?”

“是我拟定的,但经过孩子签字认可的。”朋友说,对于暑假,孩子只晓得耍。如果要孩子自己来安排,她不会把学习放在首位……

“那你就有点强人所难了,这样违心签署的不平等条约,履行起来确实有困难。”张老师说暑假还是要交给孩子,当然并不是说,家长放任不管,是和孩子一起做规划,而不是拟些硬杠子来限制孩子,这样容易容易造成孩子有逆反心理。

成另外一种控制

张老师说,每逢暑假,家长们就想方设法的为孩子安排暑假生活。与其说是安排,还不如说是另外一种“控制”。不论是放任不管型家长、还是没时间管型家长,他们认为暑假这个黄金时期,孩子不该彻底放松一下,只有利用假期多努力,多上几个绘画、舞蹈、英语等一系列培训班,疲于奔命才能在下学期赶上其他同学。他们觉得,实行这种最有效、孩子们最服管的的管理方式就是和孩子签订“暑假公约”。

“还有一位妈妈,孩子上小学三年级,每到假期都会给孩子制定一份学习计划。”张老师说,这位妈妈把上午、下午、晚上进行了细化,安排的比上课还紧张,6点就要起床,6点半必须把早饭吃完,一整天的休息的时间只有1小时。上午10点休息半小时一次和下午16点休息半小时一次,而其余都是什么时间学语文,什么时间学数学,什么时间上辅导班,都写得清清楚楚,贴在孩子的书桌上,床头边,以此来提醒孩子时刻不要忘了学习。

规矩多半半途而废

“很家长认为这是帮孩子立规矩。有了好的规矩,孩子就会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,也会按照上面的规定去完成任务,其实并不然。”张老师说,其实这样做的家长都是费力不讨好的,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做法却有失偏颇。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按照计划行事,一般都是“半路作废”,不能维持下去。暑假来临给孩子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,但是,“公约”之类的要求和隐性的强制命令却是不可取的。无疑是“临时抱佛脚”。

其实,孩子的假期应该是轻松愉快的,不是让孩子“转学”在家里。古人云:文武之道,在于一张一弛。放假就是为了让孩子放下包袱、放松心情,轻轻松松过假期。倘若家长违背规律,仍一味让孩子“死啃”书本、疲于上“班”。那么在长期重压下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有了,你说什么他都对着干,还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。让我们把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孩子的成长、兴趣和身体健康上,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学习不放,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让孩子乐意执行的“暑假公约”。

好孩子 不是“奖励”出来的
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很多暑假公约除了对孩子的要求有明确详尽的规定外,而且大部分任务都与家长的奖励挂钩。因此,有些孩子显得“乐此不疲”,不过,专家认为,这样的奖励是在培养假“勇夫”,其实,好孩子不是“奖励”出来的。

“那你奖励我什么?”

“去年,十岁的外甥女小欣在我家过暑假,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‘那你奖励我什么?’。”南岸区江南小学蔡老师告诉记者,小欣的妈妈列出一张暑期计划表,把小欣在暑期里每天要做的事都详细地罗列出来。“我仔细研读过那张计划表,内容囊括了衣食住行、课内学习,甚至每天作息时间、每天吃多少饭、每天完成几项作业、练字几页都一目了然。”蔡老师一直以为这个任务对小欣来说很艰巨,但没想到的是小欣非常愿意被监督。“她每天会准时睡觉,吃了饭会把碗底露给我检查(表明她很乖,没有剩饭),练完字后会主动过来找我签字……”

但蔡老师觉得有些不对劲,因为每次孩子得到他的嘉奖,她就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:“那你奖励我什么呢?是多吃一个蛋糕还是明天少练一篇字?”

“原来在重奖之下必有“勇夫”啊!小欣的乖巧原来都是奖励出来的。”蔡老师说,很明显小欣已经学会和大人讨价还价来完成任务,没意识到很多任务原本就是份内的事。

“奖励作为外来刺激,确实能让孩子暂时兴奋,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自身内在动力。”教育学者付小平说,好孩子不是奖励出来的,家长要帮助或者引导孩子来规划自己的暑期。但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,自愿安排、自主完成,这才是家庭教育终极目标。

冲着奖励做事会变得敷衍

如果重赏下都没有“勇夫”,那必定会产生“懦夫”。

“只为得到奖励,他做什么都缺责任心。”南岸区珊瑚中学张老师告诉记者,学生小易就是这样的孩子。“为了让小易开学不掉链子,小易妈每天晚上会检查小易一天完成学习的情况,作业完成多少,单词背了几个等,然后根据情况兑换‘奖品’。”张老师说,完成度达到50%会奖励一顿大餐,完成度达到70%会奖励当天玩游戏半小时,完成度达到90%周末就会带他出去玩。

这下好了,小易为了拿到最大的奖励,一开始也会蛮拼。“最先,小易很努力,认真做习题,背单词,抄写英文课文。张老师说,小易虽然每天在完成这些“计划”,但内心已经疲惫,质量也跟着下降。就好比抄写英文课文,

前面几页写得工工整整,越到后面她妈妈就会发现他写得很马虎。背单词也同样,每天死记硬背几个,然后过几天忘掉一半。“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,应该把孩子的内在动力放在首要位置。”教育学者付小平说,这是很典型的“假性学习”,孩子在学习上久而久之也会变成“懦夫”。如果家长对于每件事情都附加奖励的话,那么该孩子主动做的事情,就会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获得奖励的被动行为。而当孩子没有一定的自觉性,即使他按照要求去做了,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。因为他是冲着奖励而去完成的。有时,物质的刺激说不定会起反作用。这种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——学习是一件苦差事,而不是一种享受,学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,所以才需要物质补偿。

暑假是值得期待的日子 做规定不如做规划

暑假是值得期待的日子,可如今似乎不是这样了。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规划孩子的未来,哪个专业好,哪种技能重要,哪些爱好必须有,到底要不要把暑假变成“第三学期”?十分矛盾,有时甚至变得一厢情愿,一方面想要孩子放松,而另一方面又卯足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

不上补习班 不准看连续剧

“女儿上五年级了,说实话是该着急了,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,心难免会慌。”李丽告诉记者,但是对于暑假安排,她早和女儿达成了共识:就是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,不上补习班,但也不准看连续剧。

为什么?“除非是女儿真心想要补课,不然我不会考虑。”李丽说,她在补习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,补习班成了托管班。白天大人上班,没办法管孩子,就干脆把他们放在各种补习班里,美其名曰在学习,其实是在玩。她曾经在一个英语机构看到,很多孩子都是商量着来的,相聚在这里。没课的时候,就坐在一边蹭那里的Wife,要不就玩手机游戏。这就是你让孩子去补课,他们不会喜欢,也不会反对的原因。

而暑期不准看连续剧,这也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。“连续剧的杀伤力太大了!”

李丽说,现在的小学生特别喜欢看连续剧,而假期又提供了充分时间。所以,她就和女儿约定好不看连续剧,想看电视时,就陪孩子在家看电影过过隐,或者请假带孩子“远走高飞”。

“我心里十分清楚暑假就应该以休假为主,莫以各种培训各种学习绑架了孩子们假期!但很多父母言之凿凿“不补习就跟不上”。李丽说,其实,暑假安排是可以有的,但是也别以爱之名毁掉了孩子童年假期,而是要以爱之名把假期适当还给孩子,人生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马拉松,不是比一时冲动,是比长时期的耐力。

让孩子心甘情愿去做任何事

相比李丽这样轻松派的家长,王虹对于孩子的假期更显得“放松”。

“现在的家长确实普遍都很焦虑。”王虹的孩子正在上初一。在王虹看来,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,所以假期对于他们来说是让孩子学习的绝好机会,但真正心甘情愿去学习的并不多,还容易造成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状态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。

慢慢地,孩子有了叛逆,父母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。“我不想剥夺他的假期,因为暑假正是孩子身心放轻松,好好思考未来和人生的好时机。”王虹说,与其暑假跟孩子签暑假公约,还不如跟孩子签一个人生公约。因为未来的路要怎么走,还得靠孩子自己,我们给孩子铺的路再好,他也不一定会喜欢或者根本瞧不上眼。

“但不给孩子规定假期生活,并不等于放任自流。”王虹说,孩子的假期当然不能指望他们自己控制好,最好的方式是,家长帮助孩子做出假期规划,然后协助和监督他们落实。这个过程是由孩子主导的,家长更多的是给出建议和支持。因为假期是用来规划而不是规定的。

“因为规划是激励人的,学会正确的规划,就是教会他们规划未来的学业、职业、人生。”最后,王虹打趣地说道,他经常告诉她孩子,学习也只不过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历练,或许很难或简单,就看你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了。虽然说知识决定命运,决定未来。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,你是想走着去,骑车去,开车去,坐车去还是坐飞机去,那就看你自己了。

“而我始终相信,让孩子有目标后,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的,效果也好得多。慢慢地,他也懂得自己去规划自己的暑假,而不显得太盲目。

留言

关于孩子暑期生活,你怎么看?

@王强:如果能为孩子找到一些社会实践或兼职的机会,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。

@张丽:暑假是一个旅游的黄金时间,但旅游并不只是休闲娱乐的功能,孩子们更能在旅行中得到锻炼。

@天天晴:假期以后有九成孩子会长胖。假期里面吃得好、零食多、不运动就是肥胖的罪魁祸首。让孩子多外出活动,疯跑打闹,流流汗,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
@甜甜:孩子平时学习太忙,没有太多时间读课外书,假期正好是一个好时段。多阅读,但不用强行让孩子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。

培养孩子需放弃驯兽思维

家长如果把赏罚当成塑造孩子、管理孩子的手段,就犹如马戏团的驯兽师,你按我的要求做了,给你一个奖赏;不做,就是鞭子!这样建立起来的只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,而不是人性的培植和智慧的开启。这种所谓的塑造和管理,更像一种统治术,而非真正的教育。

鲁稚 作家 亲子教育专家

生效的物质激励 实际是巧合

在假期有的家长非常喜欢和孩子约法三章,如果孩子达到某个目标,他们就给予奖励,达不到则给予惩罚。这看上去似乎一本正经,但其实颇具喜感。首先,“约法”所规定孩子应做到的,譬如做作业、做家务、少玩游戏等,往往是他本应做到的。如果他做到了,与“约法”并没有多少关系;如果做不到,你就是奖一座金山,孩子还是做不到。其实,“约法三章”在军队和组织里是铁血纪律,而在家庭里则多半带有玩笑性质。

曾记得,儿子在小升初那年告诉我,一个同学的妈妈许诺说,如果毕业考试平均分过了90分,就给他买一个游戏机。结果他超过了90分,得到了游戏机。儿子很羡慕,说自己平均分也90多了,可我什么都没给他买。然而我告诉他,通过努力,你能力提高了,对学习也更有信心,还考上了好学校,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,这些如果我拿一部游戏机和你换,你愿意吗?他当然不会愿意!

你看,任何奖励都比不上自己从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:成功的喜悦,经验的总结,失败的教训。用物质收买孩子,这效果非常可疑。因为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,所提供的动力也非常有限。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,即使缺,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。从这个意义来说,任何物质奖励都可有可无,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话,孩子宁肯放弃。所以,某些看起来生了效的物质激励,实际上只是巧合,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孩子的内在动力。

对孩子的管理 更像一种统治术

譬如学习用物质来刺激只能激起短暂的兴奋,而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。久而久之,在这项旷日持久的活动中,物质刺激的兴奋感会很快消失,学习也就很快回归常态。所以,学习成绩并非可以随意提高,再大的悬赏,没有能力的支撑,目标也无法达到。

不然,你就会发现在奖励面前,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。他们实在达不到,就只有放弃。放弃得多了,就没了斗志和上进心。其实,学习是一辈子的事,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,感受到乐趣,学习才是可持续的。人生亦是如此。如果一个人,如果总在为别人的奖惩而生活,与奴隶有什么两样?

我曾经看过一个驯狗的电视片,狗因为贪图人的奖赏,害怕人的惩罚,终于改变天性。对狗来说,谁掌握食物,谁就是主人。食物是工具,狗服从于工具。但人的自我意识比狗强,“驯人”比驯狗要难一些。因而,作为驯服人的工具,就不只是食物,还有精神的、物质的,各种各样。它们并不以工具的面目出现,让人难以判断,难以提防,但后果都是一样——让你做不成自己!

如果我们把赏罚当成塑造孩子、管理孩子的手段,这就犹如马戏团的驯兽师,你按我的要求做了,给你一个奖赏;不做,就是鞭子!。这种所谓的管理,其实更像一种统治术,而非真正的教育。所以家长在管理孩子方面,首先需要放弃驯兽思维。

世界记忆法大师免费授课

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、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……

那么请加QQ/微信: 374862578(长按复制),或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: gaoxiao3210(长按复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