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(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)

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有疑问。由部分网友整理出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,关于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,本站也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
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(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)插图

十多年前,一名叫陆勇的白血病患者曾被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称为“药神”。他为自己,也帮助病友,从印度购买药物,2014年却因涉嫌贩卖“假药”被警方带走。之后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签名为陆勇求情,最终法院对这起案件“撤回起诉”。7月6日上映的《我不是药神》,就是根据这段真实的故事进行的艺术加工。《我不是药神》以现实主义笔触直击现实、笑中有泪,生动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草根群像,成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,还未上映便获高口碑。6月30日开启全国分时段超前点映,收获票务平台评分9.7分的绝佳成绩。

不可气地说,中国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很少,更别说佳作了。中国电影流传这么一句话“现实题材不能碰”, 因为现实问题很多,很容易惹麻烦,其实是功力和诚意的不足,难以驾驭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。一部假大空的武侠魔幻巨制,远远比不上现实题材的影片对于人心和人性的触动。中国电影不少,但多为娱乐商品,《我不是药神》终于让人们看到中国现实题材影片的希望。电影工作者或电影艺术家应该明白,现实题材的影片是最容易拍好的,而且也最容易出精品,因为现实题材的影片离生活最近,最接地气,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和功力,就可能打磨出一部佳作。

《我不是药神》就是这样的影片。一部电影还没上映,就迎来几乎零差评,可见《我不是药神》非常值得期待。在上海电影节的首次放映,更是引得观众纷纷飙泪。这部宁浩与徐峥第五次联手的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,大家原以为宁浩与徐峥还会拍部“药囧”一样的喜剧片,却没想到导演文牧野让《我不是药神》改变了风格走向。虽然影片不乏徐峥式的幽默诙谐,但毕竟整部影片叙述的是沉重的现实问题。影片聚焦因“吃不起药”而展开的故事,展现了在关照普通的白血病患者遭遇了“穷病”、无钱买药时,“法理”和“情理”的巨大矛盾。影片虽然命名《我不是药神》,但影片给人以希望。影片中有泪更有笑,观众在现实中寻找尊严、在现实主义中寻找温度,最后片中一个个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,最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。

有人说,中国一直缺少像韩国《熔炉》《素媛》那样从真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创作灵感的电影,也拍不出印度《摔跤吧,爸爸》这类电影,其实,这是在胡说,中国一直就有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传统,在中国影坛画廊中现实题材影片比比皆是,只是由于受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影响,近年来娱乐之风劲吹,魔幻仙侠影片特别是流量明星、只有颜值的“空心”电影多了起来,现实题材影片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市场不怎么景气。为图省事,有些导演不拍现实题材影片了,那种“假大空”的电影就多了。然而,电影题材是没有禁区的,真正直击灵魂的电影还是很有市场的,只是现实题材影片审批更为慎重,确实不如“空心”电影好通过。

但《我不是药神》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一样,主题是沉重的,希望是光明的。在陆勇的倡议下,由片方以及主创人员筹集,捐赠200万元人民币给白血病患者。徐峥在现场向陆勇表示了敬意:“如果说这个人物身上有不好的地方,那都属于我,英雄的部分全都属于您。”《我不是药神》的现实意义除了对现实思考之外,还体现在它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。影片以现实主义的笔调,记录着社会的进步。该片导演文牧野说得好:“生的信念会给人饱满的力量,电影传递出来的应该是相信世界的希望。”艺术是要反映问题的,甚至是非常严重个非常沉重的问题,但艺术应该是传递正能量的,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社会文明健康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