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(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古义)

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有疑问。由部分网友整理出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,关于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古义,本站也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
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(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古义)插图

一所学校走上坡路,精诚团结,肯于追梦,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;一所学校走下坡路,人心涣散,生源锐减,考试考不好,学校总出事……

在著名教育人王开东老师看来,一所学校走上下坡路,最关键的变量因素是老师。教育最终靠的是教师,如果一种管理机制不能让一线的教师心平气和地工作,那么这种管理机制肯定不算有效的。道理很简单,教育只能用情感塑造情感,用态度影响态度,没有教师的幸福感,也没有学生的幸福感,那学校又怎么可能“政通人和,百事俱兴”呢?

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(止增笑耳的耳是什么意思古义)插图1

01、一所学校走下坡路的三种表现

本部分内容节选自“王开东”公众号,作者王开东,系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,全国知名高中语文老师,原文为《王开东:学校走下坡路的三种表现》

学校、学生和老师,这其中最关键的变量因素是老师。教育最终靠的是教师,如果一种管理机制不能让一线的教师心平气和地工作,那么这种管理机制肯定不算有效的。

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,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。关注学生,应从关注教师开始。道理很简单,教育只能用情感塑造情感,用态度影响态度,没有教师的幸福感,又哪来学生的幸福感?

这样想下来,一所学校走下坡路,一般有三点。

第一,老师对老师没有信任。

照理说教师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,一条船上的战友,只能同舟共济,否则就会一同落水。

同备课组的老师,既是合作者、朋友,又是竞争的对手。平时嘻嘻哈哈,客客气气,但之间也有看不见的硝烟,很难有信任而言。

有分数,就有地位;没有分数,就没有尊严。分数就是硬道理,分数就是生产力!如此恶性竞争,试问哪个老师不红了眼,哪个老师还有平和的心态?

可以说教师的精神世界,决定了教育的精神内容,而教育的精神内容先作用于学生,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。

应该说,教师精神品格和学生精神塑造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,教育要成功,除了体制的保证之外,教师的精神锻造应该是重中之重!但是,谁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?谁来保证教师的精神锻造?

第二,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恩。

一所学校,如果学生鼻子朝上,自视甚高,自高自大,不感恩老师,那问题就大了。老师代表着什么?老师从事着教育教学,代表着知识或者真理,还代表着光明。

学生不感恩老师说明了什么?说明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建立起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,无心向学,也说明了这所学校的德育一败涂地,形同虚设。

这在很多学校里并不少见。原本做学生班主任老师的,到了高二,因为选科原因,不再是班主任了,感觉学生的笑脸明显少了,或者说不耐烦多了。再加上如果现在连授课老师都不是了,原本笑盈盈、非常礼貌的一个学生,转眼间在路上看见,好像不认识似的。更要命的是,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件事。

肯定有很多道德高尚的人,他们丝毫不在意,也不会受到影响。但如果是情绪化感性的人,心情肯定会受到影响。我本有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奈何?怎么会这样?

第三,校长对老师没有尊重。

一般来说,校长不尊重老师一般有几种情况。

一是做土皇帝,刚愎自用。他们独断专行,听不见任何人的任何意见。这样的校长严重抑制了学校的发展,成为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毒瘤和桎梏。这样夜郎自大的校长,不一败涂地才见鬼呢?

二是喜欢开大会,批斗老师。批斗会上动不动吓唬老师,但从来不说名字,一锅烩,让每个人都觉得好像说自己。“有人偷懒,不好好干,以后肯定会下岗,我们不要他。很多地方县管校聘了,学校不聘你,你还能到哪去?”仿佛学校成了他们家的私有财产,他们可以任意调配。老师完全工具化,成了校长眼里的锄头、拖把和簸箕。

他们忘记了没有永远的校长,只有永远的老师。一些校长卸任之后,狼狈逃窜,销声匿迹。而一些老师却永远被学生们牢记,孩子学成归来,家里门庭若市。

三是切香肠式推进,压榨老师。校长开会必谈奉献,但奉献是老师们奉献,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,享受老师奉献所带来的成果。

只要把老师压榨到位,分数上去了,他们的位置就是稳妥的,位置稳妥,他们的利益就是长久的。所以他们不断用道德大棒压迫老师,一点点蚕食老师的到校时间,一点点切除老师的假日意识,不断压榨和强迫,把传统和文明抛诸脑后。

一些人枉为校长,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,更不必说人文关怀了。节假日加班,心情好就给点加班费,心情不好什么也没有。

有的老师生病请假,校长坚决不准假,我看你能吃能喝的,能有啥毛病?甚至认为老师身体不好,是与学校作对。一个萝卜一个坑,要填坑自己去填。

还有老师累倒了之后,学校大手笔扣发奖金和绩效。生病还要什么钱,如果要钱找床腿要钱去。

这样的校长还不少,这样的学校还在开门,为啥不倒闭?

02、一所学校走上坡路的三种表现

本部分节选自“王开东”公众号,作者王开东,系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,全国知名高中语文老师,原文为《王开东:一所学校走上坡路的几种表现》。

一所学校蒸蒸日上的表现有很多。但我只能挑选最重要的三点来说。

一是学生有选择。

学校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者,要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学校最重要的产出就是毕业生。毕业生培养得好,就是学校的教育有成效。

学生怎样才能培养得很好呢?

一般来说,要有很好的师资队伍,要有科学的课程体系,要有严密的组织系统,还要有和谐的家校合作等等。这些都不错,但这些都是外因。真正决定一个人发展的,还是内因。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,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感。

为什么学习?要上一个好学校。为什么要上好学校?要有一个好工作。为什么要有一个好工作?钱多活少离家近。为什么要那么多钱?要做富翁。为什么要做富翁?有钱很快乐。但我现在玩玩就很快乐,为什么要等到将来快乐呢?而且很多人都仇富的,有啥快乐的?为什么要活少离家近?活少就是躺平,那我现在就可以躺平,还能躺平更久的。为什么要离家近?我希望离家越远越好,好男儿志在四方。

我们发现什么?孩子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功利主义导向,这个导向都是“他们说”,不是孩子们真正的内心,他们不能找到学习的意义感。

没有意义感的学习,是没有成效的学习。没有意义感的课堂,是不道德的课堂。

所以好学校最重要的是,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感。比如,以人物传记课程建构学生的人生理想,以丰富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以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引学生的人生方向。以建构润泽的课堂氛围为辅助,以学生的学为中心,带领学生围绕着伟大的知识和真理,重新发现和经历,走向辽阔的课堂,走向有意义的对真理的求索。

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生有选择。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、更自由的成长空间。让孩子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镜像,选择自己爱好的课程,规划自己的人生。为兴趣而学,为未来而学,为人生而学,找到意义感就找到了学习的灵魂。

二是老师有尊严。

老师有尊严的第一个表现,就是学生信任老师。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,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。学生的成长、教学的效益,是从师生关系里来的。当学生信任老师,老师爱护学生,师生关系融洽,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教育潜能。

老师有尊严的第二个表现,就是校长尊重老师。表现在三个方面。

首先是尊重老师的专业,不能不懂装懂,指手画脚,干预老师的教育教学。

其次是尊重老师的权益。老师是人不是神,老师有自己的休息权。校长要尊重老师的合法权益。不能无节制地压榨老师,要求老师做这做那,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,使得老师不堪重负。

最后是尊重老师的人格,校长是管理者,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。校长要尊重老师的人格,大家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,没有任何的人生依附关系。校长不能在老师面前狐假虎威,否则只能是止增笑耳。

三是领导不折腾。

学校走上坡路最重要的一条是,校长不折腾。这一条也是最难的。校长不是官,校长是教师平等中的首席,是学校的引领者、规划者和平衡者,决不是学校发展的裁决者。

校长要尊重学校文化,更要尊重学校实际,重大举措一定要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,千万不能瞎折腾。校长如果把自己当官,唯我独尊,刚愎自用,势必脱离教学实际,让教师无所适从。

学校是宁静的场所,学习是安静的所在,成长是静悄悄的变化,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折腾,只能破坏学校的教育生态。

一些校长喜欢搞课型改革,什么三三五,四五六,一三五,一种课型打天下,这样方便不学无术的校长听课,掐着秒表计算时间,符合的就是好课,不符合的就是孬课。

一些校长还喜欢推门听课。不是说校长不能听课,而是校长要听本专业的课,还要提前和老师打好招呼。课堂是神圣的,不打招呼推门听课,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和不信任。校长听课的目的,是督促、引导和规范,不是找茬子、寻漏洞、觅把柄。

校长最好自己也上课,这样指导老师才具说服力。校长自己不上课,不体验,没有分数验证,又不是本专业,就因为自己是校长,就成了学科权威,就指指点点,比比划划,让老师如何心悦诚服?

一些校长还喜欢开会。不管大事、小事都要开会,开会必有重要讲话。有校长对开会到了痴迷的程度。一闲之下,杂念丛生。开会是校长宣示权威的不二法宝,统一步调,统一思想,统一行动,会上校长各种自夸,各种批评,各种指导,各种训诫,各种指桑骂槐,各种奉献精神,各种师德修养,就是忘记了自己也是老师的一员,自己也要有师德,有修养,有教养。

王栋生老师说得好:“一所安静的学校,一间安静的教室,一名心情平静的教师,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”。这就是他对教育最大的期盼。

但现在在校长的折腾之下,很难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,这样的学校不倒闭已是万幸,又怎么会走上坡路呢?

编辑:阿黎

来源:公众号“王开东”(ID:heimawangziwkd)

以上图文,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