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苹果之乡在哪里(山西省苹果之乡在哪里)

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

“观壶口瀑布,品吉县苹果。”滚滚黄河水一路奔腾至吉县,留下了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的壮美景观,吕梁南端、黄河之滨独特的生态条件形成了孕育苹果的天然优势。9月20日,“中国梦·黄河情—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“中国苹果之乡”山西省临汾市吉县,这里80%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苹果,80%以上的贫困户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。

山西苹果之乡在哪里(山西省苹果之乡在哪里)插图

吉县东城乡果园

记者来到位于吉县以西15公里的东城乡,这里地处黄河岸畔,属黄土高原垣面平坦区。车行乡间,路边的苹果树渐次延展,红扑扑得令人垂涎,一时间,吉县脱贫“红黄绿”三色变奏曲在这里生动上演。“红色苹果代表产业特色、黄色瀑布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王牌,绿色生态是天然宜居氧吧,这是领跑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‘三色品牌’。”吉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赵松强告诉记者。

据了解,上世纪80年代,吉县发现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,开始种植苹果,经过近40年发展,目前这里80%以上的耕地种植的是苹果,总产量达到了20余万吨,产值达到了10亿元,果农人均果品收入上万元,是全省唯一依托苹果产业成功带动2.3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贫困县。

“今年的苹果订单已经全订出去了,订价每斤2.6元。”山西吉县东城乡果农赵智勇向记者介绍到家里果园的情况,我家承包了6亩果园,每年大概能产出3万多斤,年收入6万元左右,这几年日子过得很不错。

山西苹果之乡在哪里(山西省苹果之乡在哪里)插图1

吉县东城乡社堤村怀旧生态园

为扎实做大做优做强吉县苹果品牌,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,推动转型发展,吉县通过在社堤村打造苹果小镇,发展乡村旅游,成功走出了一条“苹果+旅游”的致富新路子。依托苹果小镇,东城乡通过绿化公路等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;发展怀旧生态园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;多次举办苹果采摘节,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,签订购果合同800万斤,为150余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,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,促进了全乡脱贫致富。

“每年苹果剪枝、疏花、套袋、摘袋、采摘等农忙的时候,我们会请工人来帮忙,平均每天工资120元,如果是急活儿还可以再加10元。”赵智勇说,当然他愿意花这个钱,跟苹果带来的收入相比,这样的成本也只是很小一部分。种植苹果不仅增加了果农自身收入,而且带动了周边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,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如何减小自然灾害对苹果产量的影响?面对记者的疑问,吉县东城乡副乡长葛根朝向介绍到,为了减少冰雹灾害,吉县去年搭建防雹网15000余亩,投资300余万元在全县雹灾多发频发区域建设了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点5个。经过多方面的努力,近几年产量一直比较稳定。

山西苹果之乡在哪里(山西省苹果之乡在哪里)插图2

吉县东城乡果园

这个时节的吉县苹果糖分还未完全酿化,咬上一口酸酸甜甜,像极了初恋般的味道。而40多年来如何持续保持苹果的产量、口感和果树的寿命呢?吉县果树研究所所长窦兴华告诉记者,吉县通过加大科技支撑提高苹果生产管理水平,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,院县联合共建项目,与山西农大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设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;同时在试验站建设吉县苹果大数据平台(智慧果园),既服务试验站指导生产,又支撑质量原产地追溯,助力品牌营销;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有机旱作种植模式;制定省级地方标准,提升苹果产业发展的标准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
为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,避免苹果价格下跌,吉县建设了两个果品深加工企业,年产量6500吨,年销售额5000万元;果品包装企业16个,年销售额4700余万元;苹果贮藏库39座,年贮藏能力15万吨,实现了季产年销、均衡上市。

“吉县的苹果目前已畅销全国,并远销美国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,去年一家外贸企业就实现出口4300吨,创汇1000万美元。”吉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赵松强介绍,吉县还组织企业、农业合作社、果农开展电商营销,到大城市建高端直销窗口,效果很好,总体上供不应求。

产业兴旺,则民富县强。为强力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,吉县从生产到营销,从品质提升到品牌打造,从基地建设到科技支撑,从技术服务到平台搭建,一以贯之,趟出一条适合吉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。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