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

最近,许多读者对李世民十大猛将的排名有疑问。有网友整理了相关内容,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。关于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,百科分钟。(www.fzdb.cn)我们也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。让我们花一分钟看看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#头号周刊##

唐朝是中国最强大的王朝之一,也是中国最大的王朝之一。

唐初,唐军南征北战,统一内地,击败东突厥、西突厥、高丽、薛延陀、吐谷浑、高昌等。

后期,唐朝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将军,他们运筹帷幄,帮助唐朝解决内忧外患,延长唐朝时间。

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,唐朝历史上十大著名武将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注:本排名为非正式排名,仅供参考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

10.李光碧(公元708-764年),契丹族,盛唐后期著名少数民族将领,军马匆匆40多年,在平定安史之乱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。

李光毕祖先是契丹族部落的首领,世居营州柳城(今辽宁辽阳南)。其父李楷洛任武则天时期的左羽林大将军,封蓟那公。小时候小时候不善言辞,但很喜欢读书和骑射,尤其是骑射武术。他从小就掌握了熟练的骑射技巧。因此,才华横溢、文武兼备的李光璧,在成年前就被朝廷任命为左亲卫将军的左郎将军,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。

李光璧性格严谨、勇敢、坚定,相当深谋大略。他不仅赢得了下属的钦佩,也赢得了老板的赏识。短短几年,他就多次得到提升。后来,他成为唐朝九大节度使者之一的得力助手,被王视为未来的接替者。

天宝十四年(755年,唐玄宗李隆基末年)十一月,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杨国忠的名义勾结其部将史思明

历时八年的叛乱——历史称为安史之乱。当时,在中国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已经疏远了战争。他们不会认为多年的和平繁荣会议很容易被篝火和狼烟打破。因此,到处都是恐慌,没有人敢抗拒。叛军从范阳开始,在十多天内迅速推进了1000多英里。

很快,军事重镇洛阳就失守了,通往都城长安的门户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。15年(756年)2月,李光璧被任命为魏郡太守,在危机时刻承担起保卫国家、平定叛乱的重担。他首先吸取了军备松弛导致洛阳失落的经验教训,训练了军纪严明、战斗力强的军备力量。之后率领骑兵1万多人, 三千人迎击叛军,收复七县失地,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。因功被朝廷授予范阳长史和河北节度使。之后,李光璧与郭子仪密切配合,进一步取得胜利,叛军气势迅速低落。

然而,在这个关键时刻,守卫潼关的将军哥舒翰被朝鲜奸臣陷害,被迫带兵出关,导致战败被杀,无险可守,导致叛军长驱进入长安,局势再次陷入危机。唐玄宗也被迫逃入蜀中,许多失地重落入敌人手中。

不久,北上抗敌的皇太子李亨被任命为皇帝(即唐肃宗,改元至德),李光璧被任命为户部尚书,留在北都(太原)。到德国二年(757年)一月,史思明进入太原,李光璧以少抗多,冷静应战,坚守城市40多天。此时,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,安军大乱,李光璧乘乱反击获胜,郭子仪、李光璧因屡建奇功而获奖。

759年4月,史思明杀安庆绪后自立为帝,李光璧奉命征讨。他运用高明的军事战略和战略,不仅轻易得到了史思明的好马千匹,还影响了史思明的将军李日野。史思明众叛亲离,成为强者 之末。这时,李光毕却引起了肃宗的怀疑,为了顾全大局,李光毕忍辱负重,同时努力平灭叛军,同时努力协调与朝廷的关系。

上元二年(761年)三月,史思明为子史朝义所杀。763年7月,逃离世界各地的叛军残余被李光比等人消灭,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下来。战功卓著的李光璧自愿回徐州镇守江淮,不想再参加朝廷纠纷。二年(764年)七月,唐代宗广德死于徐州兵营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1

九、郭子仪(697-781年),华州郑县(今陕西渭南华州区),唐代名将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
早年,郭子仪以武举高从军,积功至九原太守,但从未被重用。

安史之乱爆发后,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,率军勤王,收复河北、河东、拜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至德两年(757年),郭子仪和广平王李珠收复西京长安、东都洛阳,以功加司徒,封代国公。

乾元元年(758年)8月,进位中书令。乾元二年(759年)五月,因承担相州兵败责任,被解除兵权,处于闲官。宝应元年(762年)初,太原、江州兵变,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,出镇江州平定叛乱,不久又被解除兵权。

广德元年(763年)冬天,唐朝廷与唐朝军队发生冲突,导致长安缺乏防御。程隐瞒军情,没有报告。吐蕃趁机入侵长安,攻入长安。唐朝宗用郭子仪,郭子仪调动军队。吐蕃占长安10多天,听说郭子仪靠近唐军,吐蕃立即逃离长安。

公元765年,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,引吐蕃、回族入侵。郭子仪骑马说服回族,唐军骑兵与回族联合破坏吐蕃。

大历十四年(779年),郭子仪被尊为尚父,进位太尉,中书令。建中二年(781年),郭子仪去世,追太师,死后忠武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2

八、高仙芝(?—756年1月27日/1月24日),唐玄宗时期名将高句丽贵族。

高仙芝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安西,二十多岁时被授予将军。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,被封为安西副都护,四镇都知兵马使。同年,率军平定达奚部叛乱。六年(747年)三月,天宝平定小勃律国。

六年(747年),天宝升任鸿璐卿、假御史中丞,接替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。天宝八年(749年),加特进,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。九年(750年)二月,天宝破揭师国。然后进攻石国,生俘其国王和部众。

天宝十年(751年),加授开府仪同三司。不久,他被任命为右羽林将军。天宝十年(751年)4月率军进攻大食,双方在塔罗斯城激战,因军中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战败。

14年(755年),天宝被封为密云郡公。同年11月,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,高仙芝被任命为讨贼副元帅,屯兵陕郡。同年十二月(756年1月),退守潼关。不久,唐玄宗听信,命令他杀死高仙芝。

主要成就: 平定达奚部叛乱,平定小勃律国,打破揭露师国,打破石国

其实高仙芝还是很厉害的。虽然高仙芝在名将辈出的唐朝并不是很有名,但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好,而是其他将军太耀眼了。他最有趣的战争之一是塔罗斯之战,它声称阻止了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步。虽然这场战争以高仙芝的退败告终,但他还是输了。值得尊敬的是,唐朝没有失去半分土地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3

七、王忠嗣(705-749年),初名王训,华州郑县(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)人。丰安军使王海宾的儿子唐朝名将。

王忠嗣出身太原王氏,起家尚战奉御。父亲战死殉国后,成了唐玄宗抚养的假子,赐名忠嗣,交好忠王李亨。

开元十八年(730年),出任河西兵马使,随河西节使萧嵩出征。参加玉川战役,轻骑偷袭吐蕃,导致吐蕃赞普仓促逃跑,接替王敏担任陇右节度使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,北伐契丹,参加桑干河之战

天宝初年,突厥叶护部落大败,乌苏米施可汗被杀。参加青海湖会战,大破吐蕃北线主力,导致吐蕃两王子阵亡、吐谷浑依附大唐,历任河西、陇右、朔方、河东四镇节度使,册封清源县公。反对进攻吐蕃石堡城,预计安禄山将作乱。功勋日盛,被宰相李林甫嫉妒,诬陷王忠嗣欲奉王子李亨为帝。在部将哥舒翰苦求下,贬为汉阳太守,迁汉东太守。

天宝八年(749年)去世,终年45岁。宝应元年(762年),获赠兵部尚书、太子太师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4

六、李孝恭(591~640年),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)。唐朝宗室,名将。李虎曾孙,西魏和北周八柱国之一,北周朔州总管李伟的孙子,隋朝右领军将军李安的儿子,唐高祖李渊的侄子,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,在凌烟阁二十四英雄中排名第二。

武德元年(618年),李渊称帝,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,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,负责经略巴蜀,攻占三十余州,俘获朱粲。武德二年(619年),任信州总管,献计,率军攻打南方萧铣,立下战功。武德三年(620年),封赵郡王。

武德四年(621年),李孝恭任贵州总管,大造战舰,练习水军,李靖为副将,灭萧铣,被授予荆州总管,成功招抚岭南诸州。武德六年(623年)率军攻打辅公,用一年时间平定江南。因功拜扬州大都督。后来因为被起诉谋反,他被免职改为宗正卿,历任凉州大都督、晋州刺史。

武德九年(626年),赐实1200户。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,改封河间郡王。贞观初,任礼部尚书,以功封河间郡王,好游宴,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。

贞观十四年(640年),暴病死亡,50岁。圣旨赠送司空、扬州都督、陪葬献陵、死元、高祖庙庭。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5

五、薛仁贵,唐代名将,江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名礼,字仁贵,以字行世,生于隋大业九年(613年),生于唐永淳二年(683年)。

薛仁贵自幼贫寒,习文练武,有臂力,长成务农,娶妻柳氏。

唐贞观后期,唐太宗想亲征高丽,从贞观十八年(644年)秋季开始,即调动军资粮草,招兵,积极准备战争。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土贵处应募,被收为部属.不久,唐太宗亲征高丽,张土贵军行至安地时,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薛仁贵单骑去营救,击斩敌将,系在马鞍上,降伏余众,救君印回营,从此,薛仁贵闻名三军。

贞观19年(645年),4月,唐军前锋抵达高丽,不断击败高丽守军。6月,到安市,高丽莫离开支遣20万长寿率军驻扎,抵制唐军。唐太宗视察地形后,命诸将军分头进攻。这时,薛仁贵勇敢而坚强,想做出奇功,就是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色衣服,手里拿着方天戟,腰里拿着两个弓,大喊大叫,高丽士兵倒下,杀了一条血路。随后唐军继进,高丽军被打败。唐太宗站在高处的唐太宗看到,战后特别召见薛仁贵,送马2匹,丝绸40匹,生口10人为奴隶,晋升为游击将军,云泉肘果毅,守卫宫殿玄武门(北门)。唐征高丽还军,唐太宗还特地对薛仁贵说:我老将都老了,想要勇敢地付出外事,莫如卿。不喜欢辽东,喜得虎将。并加封薛仁贵右领军郎将。

唐高宗时期,薛仁贵一直守卫玄武门。永徽五年 (651年),唐高宗行幸万年宫(今陕西林游县西部),第一天晚上山洪爆发,直奔万年宫北门,卫土分别散去。薛仁贵来到宫中呼叫水到,唐高宗听到喊叫,赶紧出宫跑到高处。当唐高宗回头看时,水已经涌进了他的卧室。唐高宗感谢薛仁贵,特赐薛仁贵御马一匹。 唐高宗命名振征高丽三年(658年),以薛仁贵为副将。薛仁贵于贵端城(今辽宁浑河地区)击败高丽军,斩首3000余垃圾。第二年,薛仁贵与梁建方、契碧何力等,在横山与高丽将军温沙门作战。当时薛仁贵手里拿着弓箭,一马当先,冲进敌阵,所有射手都应弦倒地。然后在石城与高丽军作战,遇到善射敌将,杀死唐军10多人,无人敢当,薛仁贵见此大怒,单骑突入,直接取敌将。敌人将军被薛仁贵的勇武吓坏了,没有时间放箭,也就是被薛仁贵俘虏了。不久,薛仁贵和辛文陵在黑山占败契丹,俘虏了契丹王阿卜固以下的士兵。战后,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,封河东县男。

龙朔元年(661年),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,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。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,薛仁贵为副将,带兵到天山攻九姓回河。临行时,唐高宗特在内殿举行宴会,唐高宗在宴会上对薛仁贵说:古善射有穿七札的人,卿试以五甲射艳。薛仁贵应命,拿着弓箭射甲,只听弓弦响,箭已穿过五甲。

唐高宗大吃一惊,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。

郑仁泰、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,回纥九姓拥众10余万相拒,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。薛仁贵临阵发了箭射死3人,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。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,九姓回纥大败,所降全部坑杀。接着,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,擒其首领兄弟3人,薛仁贵收兵后.军中传唱说: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,”从此,回纥九姓衰败,不再为边患。

乾封元年(666年),高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,其子泉男生继位,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,特遣使者向唐求救。唐高宗派庞同善、高偘前去慰纳,为泉男健所拒,于是,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、高偘。行至新城,庞同善为高丽军袭击,薛仁贵得知后,率军及时赶到,击斩敌首数百级,解救了庞同善。庞同善、高偘进至金山,又为高丽军袭击,薛仁贵闻讯后,率军将高丽军截为两断奋击,斩首5000余级,并乘胜攻占高丽南苏、木底、苍岩3城,与泉男生相遇。对此,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。接着,薛仁贵又率2干人,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,这时,部将都以兵少,劝他不要轻进。薛仁贵说:兵“在善用,不在众”,于是率军出征,这次战役,他身先土卒,共杀敌万余人,攻拔扶余城,一时声威大振,扶余川40余城,纷纷望风降附。这时,唐又派李勣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丽。薛仁贵也沿海继进,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,高丽降伏。之后,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万留守平壤,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,封平阳郡公,兼安东都护。薛仁贵受命后,移治平壤新减。他任安东都护期间,抚爱孤幼,存养老人,惩治盗贼,擢拔贤良,褒扬节义之士,高丽士民安居乐业。

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,吐蕃渐趋强盛,击灭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,又侵略唐西域地区。为此,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,并以阿史那道真、郭待封为副将,率军10余万人,征讨吐蕃。

薛仁贵奉命西行,军至大非川(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;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),将趋乌海(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苫诲),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:“乌海地险而瘴,吾入死地,可谓危道,然速则有功,迟则败。今大非峙宽平,可置二栅,悉内辎重,留万人守之,吾陪道掩贼不整,灭之矣。”郭待封自愿留守,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。

薛仁贵安排好后,率部前往乌海,及至河口,遇吐蕃守军敖万人,薜仁贵率军一阵冲杀,斩获殆尽。薛仁贵牧其牛羊万余头,鼓行而西,直遥乌海缄,然后派千余骑兵回大非川接运辎重,但这时郭待封已被吐蕃击败。薛仁贵因无辎重接济,退军大非川。至此,吐蕃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,唐军抵敌不住,大败。但吐蕃并不穷逼,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,薛仁贵不得已应允,然后率败军东归。战后,他因败绩被免为庶人。

不久,高丽地区相率叛唐。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,以经略辽东。任内,薛仁贵因事违法,贬象州,后遇赦免而还。

薛仁贵晚年,吐蕃势力向北发展,阻断瓜(治今甘肃安西东南)、沙(治今甘肃敦煌),同时,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。这时,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,之后,任用他为瓜州长史,右领军卫将军,兼代州都督,率军前往云州(今山西大同市)击突厥。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,都非常害怕,不敢当其锋,一时奔散。薛仁贵乘势进击,大破突厥,斩首万余级,俘获2万人,及牛马羊3万余头。

薛仁贵于永淳二年(683年)去世,终年70岁,死后,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,幽州都督,官府还特造灵舆,护丧还归故里。

薛仁贵为唐朝名将,勇于力战,长于用兵,深于谋略,建立了赫赫战功,从而为唐前期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不过他在战争中有时治军不严,纵兵掳掠,收受赂贿,又往往斩杀过多,失之残酷。薛仁贵还忠于职守,从他任安东都护时的情况看,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6

四、苏定方(592年—667年),名烈,字定方,以字行世,汉族,冀州武邑(今河北武邑县)人,唐朝杰出的军事家。十五岁时,以骁悍多力,胆气绝伦的气魄追随父亲作战,先登陷阵,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。隋朝末年,投奔窦建德、刘黑闼义军,乱世中屡建战功。贞观初年归李唐,随李靖北伐东突厥,在夜袭阴山一役中,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。显庆二年,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,开始独当一面,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,屡委以重任。征西突厥,平葱岭,夷百济,伐高句丽,定方前后灭三国,皆生擒其主,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,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,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。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、左武卫大将军,封邢国公。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,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。乾封二年去世,年七十六岁,追赠幽州都督,谥曰庄。

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,北击颉利,西灭突厥,东平百济,南镇吐蕃,纵横万里,“前后灭三国,皆生擒其主”,西域诸国震慑降服。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,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了巅峰,大唐的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,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,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,对今天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,且为人正直。王文度杀降谋财时,“唯定方一无所取”;在灭亡西突厥后,定方让“诸部各归所居,通道路,置邮驿,掩骸骨,问疾苦,画疆场,复生业,凡为沙钵罗所掠者,悉括还之,十姓安堵如故”;都曼投降时曾答应饶他性命,于是定方又信守诺言,顿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,以保全信义。更难得的是,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,“为诸将节度”,以七十多岁高龄默默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。

苏定方善于提携后俊。早年遇上才德兼备的青年裴行俭时,直感叹“吾用兵,世无可教者,今子也贤”,于是倾囊相授,“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”。定方去世后,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领,兼任礼部尚书、检校右卫大将军文武二职,史称“儒将之雄”。裴行俭后来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,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。唐朝建中三年,师徒二人双双配享武庙,在代表古代武将至高荣耀的圣殿享受祭祀,在中华历史上前后辉映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7

三、李勣(594年-669年,“勣”音“绩”),原名徐世勣,字懋功。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,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,汉族,曹州离狐(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)人,唐初名将,与李靖并称,被封为英国公,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,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,曾破东突厥、高句丽,功勋卓著。

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唐高宗三朝,出将入相,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,被朝廷倚之为长城。显庆二年(657年)奉旨与许敬宗、苏敬、孔志约、于志宁等编《新修本草》二十卷,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。

总章二年(669年)十二月初三戊申日,李勣卒,享年七十六岁,唐高宗辍朝七日,赠李勣太尉、扬州大都督,谥号贞武,陪葬昭陵。

李勣一生,经战阵无数,早在瓦岗寨时,他从李密征战,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;归唐后,又屡从唐太宗征讨,平王世充,灭窦建德,伐刘黑闼,为大唐王朝的建立,立下了不朽功勋;后来在攻灭东突厥,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,都做出了重大贡献,为大唐王朝的稳定、强大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所得赏物,大都分赐手下将士。大功成就,常推功于别人,故而人尽死力。

公元731年(开元十九年),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,它以周朝开国丞相、军师吕尚(即姜子牙)为主祭,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,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,“司空英国公李勣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及至公元1123年(宣和五年),宋室依照唐代惯例,为古代名将设庙,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。

李勣兼通医学,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《唐本草》,并自撰《脉经》一卷,今已佚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8

二、李靖(571年-649年7月2日),男,字药师(一称本名药师),雍州三原(今陕西三原县)人,祖籍陇西狄道(今甘肃临洮县)。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。

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,隋将韩擒虎的外甥。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,封永康公;父李诠仕隋,官至赵郡太守。李靖长得仪表魁伟,由于受家庭的熏陶,从小就有“文武才略”,又颇有进取之心,曾对父亲说:“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,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。”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,每次与他谈论兵事,无不拍手称绝,并抚摩着他说:“可与之讨论孙、吴之术的人,只有你啊。”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,后历任殿内直长、驾部员外郎。

他的官职虽然卑微,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,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“王佐之才”,隋朝大军事家、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:“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!”

大业(605—617)末年,李靖任马邑郡(治今山西朔县东)丞,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。这时,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,河北窦建德,河南翟让、李密,江淮杜伏威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,涤荡着隋朝的统治。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,伺机而动。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,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,前往江都,准备向隋炀帝密告。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,关中已经大乱,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。不久,李渊于太原起兵(参见李渊太原起兵),并迅速攻占了长安(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),俘获了李靖。李靖满腹经纶,壮志未酬,在临刑将要被斩时,大声疾呼:“您兴起义兵,本是为了天下,除去暴乱,怎么不欲完成大事,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?”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,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,因而获释。不久,被李世民召入幕府,用做三卫。

武德三年(620年)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,并招抚岭南诸部。武德八年(625年)起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,贞观三年(629年)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,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,使颉利可汗部惊溃,又奔袭阴山,一举灭亡东突厥,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。因功拜尚书右仆射,封代国公。

贞观九年(635年),以足疾告退,同年再获起用,统军西破吐谷浑。后改封卫国公,世称“李卫公”。晚年多病,阖门自守,不预政事。

贞观十七年(643年),列名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李靖病逝,终年七十九岁。册赠司徒、并州都督,谥号“景武”,陪葬昭陵。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,位列十哲。晚唐以后逐渐被神化。后晋时追封“灵显王”,到南宋时累封为“辅世灵佑忠烈王”。

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,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。他的治军作战经验,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。著有《六军镜》《卫公兵法》等多部兵书,多已失传。

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(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的英语)插图9

一、李世民(599年1月23日—649年7月10日)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,一说陇西狄道(今甘肃省临洮县)人,又说钜鹿郡人。唐朝第二位皇帝(626年—649年在位),政治家、战略家、军事家、书法家、诗人。

李世民少年从军,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。首倡晋阳起兵,拜右领军大都督,受封敦煌郡公,领兵攻破长安,拜尚书令、光禄大夫,受封秦国公、赵国公。

唐朝建立后,领兵平定薛仁杲、刘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、刘黑闼等割据势力,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,拜天策上将,封秦王。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(626年7月2日),发动“玄武门之变”,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,被册立为皇太子。八月初九日,唐高祖李渊退位,李世民即皇帝位,年号贞观。

在位初期,听取群臣意见,虚心纳谏。对内文治天下,厉行节约,劝课农桑,实现休养生息、国泰民安,开创“贞观之治”。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龟兹和吐谷浑,重创高句丽。设立安西四镇,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,获得尊号“天可汗”,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。

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(649年7月10日),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,享年五十二岁,在位二十三年,庙号太宗,谥号文皇帝(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),葬于昭陵。他爱好文学与书法,有诗作与墨宝传世。

李世民应该是大唐最容易被忽略的名将的,因为他是皇帝,所以很少有人把他算进名将里面。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他的将才能力,他年少从军,一生南征北战,在唐初就立下了赫赫战功,在军事上的能力非常突出。